【幼儿园大班教案《扎染》】一、活动目标:
1. 认识扎染的基本工艺和文化背景,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2. 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尝试用不同方式进行扎结和染色,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棉布(或白色手帕)、橡皮筋、夹子、染料(食用色素或专用扎染颜料)、水盆、纸巾、围裙、手套等。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轻松、有创意的艺术角,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3. 知识准备: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扎染的由来和基本步骤。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扎染作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教师示范(10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扎染的基本步骤:
- 将布料折叠或捆绑成各种形状;
- 用橡皮筋或夹子固定;
- 将布料放入染液中浸泡;
- 取出后解开,晾干后呈现出美丽的花纹。
3. 幼儿操作(2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分组进行扎染活动:
-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捆扎方式,尝试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 引导幼儿注意安全,避免染料弄脏衣物;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4. 展示分享(10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组织“小小展览”活动,让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想法。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活动延伸(5分钟)
引导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尝试简单的扎染小制作,并拍照记录,下一次带到幼儿园进行分享。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扎染为主题,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传统工艺,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染色时间掌握不够准确,今后可以适当调整材料和时间安排,确保每位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五、注意事项:
1. 染料使用时要确保无毒、环保,适合幼儿使用;
2. 活动中注意保持教室整洁,及时清理染料残留;
3.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每个孩子的创作成果。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作品表现,综合评价其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