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黄鹤楼】“黄鹤楼”这一名字,早已超越了一座建筑的范畴,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思绪。在众多以黄鹤楼为题材的诗词中,崔颢的《黄鹤楼》尤为经典,被后人奉为千古绝唱。
《黄鹤楼》全诗如下: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楼远望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苍茫、空灵的意境。传说中仙人乘黄鹤飞升,留下一座空楼,仿佛在诉说着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黄鹤不再归来,唯有白云依旧飘荡,时间仿佛凝固,令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永恒的寂寥。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画面由虚转实,描绘了眼前的景物:阳光下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的芳草茂盛,生机盎然。这一联写景细腻,色彩鲜明,展现出黄鹤楼周围自然风光的秀美。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却不知归途何在,只能望着江面的烟波,感到无限惆怅。这不仅是个人的乡愁,更是古人面对人生漂泊时的普遍情感。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在于它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迷茫、对故乡的眷恋。黄鹤楼,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
在今天,当我们站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回望这座古老的楼阁,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诗意与情怀。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首诗的起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