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欧阳修
余尝游于江汉之间,见夫山川之秀丽,草木之繁盛,而感岁月之易逝,遂作《秋声赋》。
夫秋之为气也,天地肃清,万物萧瑟。其色也,黄而白;其声也,凄而清。风起于林,叶落于地,寒蝉鸣于枝,雁南飞于空。此皆秋之象也。
余尝夜坐于庭,闻窗外有声,其音清越,如丝如竹,似远似近。吾心忽动,若有所思。乃披衣而起,推窗而望,但见月光如水,银辉洒地,万籁俱寂,唯有秋风拂面,凉意沁人。
嗟乎!人生如梦,世事如烟。少年时志气昂扬,中年时忧思满腹,老年时心灰意冷。岂独人哉?草木亦然。春生夏长,秋枯冬藏。四时更替,循环不息。
吾观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序。春华秋实,冬藏夏荣。虽有枯荣,而不失其道。然人之情,则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或因富贵而骄,或因贫贱而忧,或因功名而苦,或因情爱而伤。
呜呼!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何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纵使秋风萧瑟,亦当笑对人生,不负此生。
二、翻译
我曾经在江汉一带游览,看到那里的山川秀美,草木繁茂,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于是写下了这篇《秋声赋》。
秋天的气候,天地变得肃穆而清冷,万物都显得萧条凋零。它的颜色是黄色和白色,它的声音是凄凉而清脆的。风吹过树林,树叶飘落在地上,寒蝉在枝头鸣叫,大雁向南飞去。这些都是秋天的景象。
我曾经在一个夜晚坐在庭院里,听到窗外传来一种声音,清脆悦耳,像琴弦一样柔和,又像竹笛般悠扬,听起来遥远又亲近。我的心忽然有所触动,仿佛想起了什么。于是披上衣服起来,推开窗户一看,只见月光如水,银白色的光辉洒在地上,四周寂静无声,只有秋风轻轻吹过,带来阵阵凉意。
唉!人生就像一场梦,世事如同烟雾一般虚幻。年轻时意气风发,中年时忧虑重重,到了老年则心灰意冷。这不仅仅是人的命运,草木也是如此。春天生长,夏天茂盛,秋天枯萎,冬天收藏。四季更替,周而复始。
我观察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隐藏,夏天繁荣。虽然有兴衰,但并不违背自然之道。然而人的情感却常常充满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有人因为富贵而骄傲,有人因为贫穷而忧虑,有人因为功名而苦恼,有人因为爱情而悲伤。
啊!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为何不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呢?即使面对萧瑟的秋风,也要坦然面对人生,不辜负这一生。
三、结语
《秋声赋》不仅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抒情散文。它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淡泊名利、安享晚年的向往。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