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原文】秦王嬴政在位期间,曾因听信谗言,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客卿。李斯作为当时的重要谋臣,深感此举将对秦国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于是写下《谏逐客书》,力劝秦王收回成命。
谏逐客书
臣闻: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地不择精粗,故能广其利。昔者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以并国强,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木立信,变法图强,卒并六国,成帝业。惠王用张仪之计,破合从之约,散六国之交,以弱诸侯,而强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而成大业。
今陛下则不然: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夫物不产于秦,而可贵者多矣;士不生于秦,而能忠者众矣。今乃逐客以资敌,是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也。
夫物不嫌多,而患无用;士不厌贤,而患不任。今驱逐宾客,是自损其势,而助敌之强。夫秦之所以强,非一贤也;天下之士,各有所长,若皆逐之,则秦无可用之人矣。且夫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今陛下欲以一己之见,而拒天下之士,岂不谬哉?
臣窃以为,逐客之令,实为失策。愿陛下察之,勿听谗言,而弃贤才。若能纳客以强秦,则天下可定,万世可图。
结语:
《谏逐客书》不仅是李斯对秦王的一次深刻劝谏,更是一篇极具说服力的政治文章。它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指出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各方贤士的共同努力。李斯以史为鉴,引经据典,最终打动了秦王,使其收回成命,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李斯的才华与远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