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的见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归去来兮辞》中的“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其中“见”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表示被动。这里的“见”不是“看见”的意思,而是表示“被”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家叔因为我的贫穷困苦,于是把我安排到一个小县做官。”
因此,“见”在这里是表示被动语态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
在古文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的词语。比如“见”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这句话中“见”的含义。
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为:“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表面上看,这句话是在讲述陶渊明因家境贫寒,被叔叔推荐到一个小地方任职。但其中的“见”字,却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
在文言文中,“见”有时可以作动词,如“看见”、“遇见”,但在这一句中,“见”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实际上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被”。所以“遂见用于小邑”可以翻译为“于是被安排到一个小县做官”。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比如“吾不能举兵而攻之,见欺于敌国”,意思是“我不能出兵攻打他们,却被敌国欺骗”。这里的“见”同样是表示被动。
了解“见”的这种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阅读古籍时避免误解句子的本意。
总之,“见”在“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中,表示的是被动意义,而不是“看见”或“出现”。掌握这一点,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人表达思想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