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是什么意思】“觊觎”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在文章或对话中,往往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那么,“觊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在现代汉语中具体怎么使用?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这个词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语境。
一、“觊觎”的基本含义
“觊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jì yú,意思是希望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尤其是不正当的、非法的或不合情理的占有。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意味,常用于描述对权力、财富、地位、爱情等的过度追求。
例如:“他觊觎上司的位置,暗中拉拢同事。”这句话中的“觊觎”就表达了他对职位的不正当渴望。
二、“觊觎”的来源与演变
“觊觎”最早出自古代文献,最初是表示贪婪地注视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心怀不轨地想要,并带有一定的道德批判色彩。
在古文中,“觊”意为希望、企图”,“觎”意为“窥视、盼望”。合起来就是“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因此,这个词在古代多用于批评那些贪心不足、图谋不正的人。
三、“觊觎”的常见用法
1. 用于形容人对权力的渴望
如:“他觊觎总统职位,背后搞小动作。”
2. 用于描述对他人财物的垂涎
如:“他觊觎别人的财产,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用于表达对感情的不正当追求
如:“她觊觎已婚男人的感情,破坏了家庭。”
4. 用于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中
如:“某些国家觊觎我国的资源,频频挑衅。”
四、“觊觎”与“觊望”的区别
虽然“觊觎”和“觊望”发音相同,但它们的含义有所不同:
- 觊觎:强调“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带有负面情绪。
- 觊望:更偏向于“期望、盼望”,语气相对中性,较少带有贬义。
例如:“他觊望成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期望,而“他觊觎成功”则带有贬义,暗示其手段不正当。
五、如何正确使用“觊觎”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觊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境合适: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不适合日常随意对话。
- 搭配得当:通常与“权力”、“利益”、“地位”、“财富”等词搭配使用。
- 避免滥用:不要将其用于轻微的羡慕或正常追求,否则会显得夸张或不恰当。
六、总结
“觊觎”是一个具有较强贬义色彩的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正当、不合法地渴望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它在文学、新闻、法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当的表达。
如果你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这个词,不妨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