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考试之皮内注射法操作过程介绍】在护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皮内注射是一项基础但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它不仅用于药物的局部治疗,更常用于过敏试验、疫苗接种等临床场景中。因此,在各类技能考试中,皮内注射法的操作流程是考核的重点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首先,操作前的准备是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护士需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确认其种类和剂量是否正确。同时,准备好无菌注射器、针头、碘伏棉签、酒精棉球以及消毒用的纱布等物品。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以避免意外发生。
接下来是皮肤消毒环节。操作者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为前臂掌侧或上臂三角肌下缘。使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做环形消毒,范围大约为5厘米直径。消毒后需等待片刻,待酒精挥发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然后是注射过程。操作者应左手固定患者的皮肤,右手持针,使针头斜面朝上,以约5度角快速刺入皮内。此时,应感觉到针头进入皮下组织的轻微阻力感,随后轻轻回抽,确认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药液。一般情况下,皮内注射的剂量较小,约为0.1毫升左右,推注时要保持动作轻柔,以免造成疼痛或皮肤损伤。
注射完成后,应立即拔出针头,并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数秒,防止药液渗漏或出血。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瘙痒等症状,必要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配合度。特别是在考试中,良好的操作规范和细致的观察力往往能成为得分的关键。
总之,皮内注射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反复练习和认真总结,考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