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如仇什么意思】“嫉恶如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邪恶、不正之事极度憎恨,甚至到了如同仇人一般的程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正义感,也反映出其鲜明的是非观和强烈的道德立场。
一、“嫉恶如仇”的出处与含义
“嫉恶如仇”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意思是说,对坏人坏事非常痛恨,就像对待仇人一样。后来,“嫉恶如仇”逐渐成为固定搭配,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刚直、正气凛然,对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深恶痛绝。
从字面来看,“嫉”是憎恨的意思;“恶”指邪恶、坏人坏事;“如仇”则是像仇人一样。结合起来,就是对邪恶事物的强烈反感和排斥。
二、使用场景与语境
“嫉恶如仇”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比如:
- 一位警察在面对犯罪时毫不手软,被称赞为“嫉恶如仇”;
- 一个作家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面,被人称为“嫉恶如仇”的写作者;
- 一个普通人看到不公事件时挺身而出,也被形容为“嫉恶如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嫉恶如仇”是一种正面的品质,但过度的“嫉恶”也可能导致偏激或冲动行为,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还需结合理性与克制。
三、与类似成语的区别
“嫉恶如仇”与其他表达“厌恶坏人坏事”的成语有所不同:
- 疾恶如仇:与“嫉恶如仇”意思相近,但更强调“疾”,即快速反应。
-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极点,多用于情绪爆发的场景。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强调在看到不公时主动干预,偏向行动层面。
这些成语虽然都带有正义感,但侧重点不同,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
四、如何正确使用“嫉恶如仇”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使用“嫉恶如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用对象:适合形容人,尤其是有正义感、敢于反抗不公的人。
2. 语气适中:不宜用于贬义或讽刺,否则可能产生误解。
3. 搭配得当:如“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她对腐败现象嫉恶如仇”。
五、结语
“嫉恶如仇”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往往能成为社会的正能量来源。当然,在坚持正义的同时,也应保持冷静与理智,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如果你正在学习中文成语,或者想在写作中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嫉恶如仇”是一个值得掌握的词汇。它不仅能提升表达的层次感,也能传达出你对正义与良知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