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安国寺记的译文】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名叫苏轼。他在仕途上屡遭贬谪,曾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期间,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还对当地的文化和宗教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篇名为《黄州安国寺记》的文章,便是他在黄州生活期间所写,记录了他对安国寺的感受与思考。
安国寺位于黄州城内,是当时一处重要的佛教寺庙。苏轼在文中并未详细描写寺庙的建筑规模或佛像的庄严,而是着重表达了自己在寺院中静心修行、反思人生的心境。他通过这次游历,感悟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
文章开篇写道:“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适有疾,因留居黄州。”意思是说,他从杭州调任到胶西(今山东一带),途中身体不适,便暂时留在了黄州。在这段闲暇时光里,他常常前往安国寺,与僧人交流,听讲佛法,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苏轼在文中提到,他在安国寺中“焚香默坐,洗心涤虑”,意即点燃香火,静坐沉思,洗涤心灵的尘埃。他感叹道:“世之言者,多以利为先,而忘其本。”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利的厌倦,以及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他还写道:“吾虽不善书,然尝学之,得其意而已。”虽然他并不擅长书法,但他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意义。这种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不求完美,但求心境的平和。
文章最后,苏轼感慨道:“安国寺者,非独为僧伽之居,亦吾心之所寄也。”这表明,安国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修行之地,也是他寄托情感、寻求心灵归宿的地方。
总的来说,《黄州安国寺记》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文章。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胸怀,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信仰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