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弓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与“弓”这一传统武器或工具相关。虽然“弓”本身并不是成语中的常见元素,但在一些成语中,“弓”字被用来象征力量、技巧或战争等含义。那么,到底有哪些和“弓”有关的成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张弓搭箭
这个成语形容准备战斗或采取行动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在关键时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出击。
2. 拉弓射箭
这个成语直接描述了使用弓箭的动作,常用来比喻人有实力、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或挑战。
3. 弦高之弓
这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成语,出自《左传》,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弦高用计谋保护国家的故事。这里的“弓”象征着智慧与策略,而非单纯的武力。
4. 百步穿杨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意思是站在百步之外能准确地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射箭技术高超。虽然“弓”没有直接出现在成语中,但“射箭”离不开“弓”,因此也常被认为是与“弓”相关的成语之一。
5. 一箭双雕
虽然这个成语中没有“弓”字,但其来源与射箭有关,原意是用一支箭同时射中两只鸟,后引申为一举两得。它与“弓”有着密切的联系。
6. 弓马娴熟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骑马射箭都非常熟练,常用于赞美人的武艺高强或技能全面。
7. 弓折矢尽
意思是指弓断了,箭也用完了,比喻力量耗尽、无法再继续战斗。多用于形容战事到了最后阶段,资源已经枯竭。
8. 弓如满月
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弓拉满时像一个月牙,表现射箭时的力度与美感。
9. 弓刀俱全
形容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具备全面的能力。
10. 弓腰缩颈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的样子,带有贬义色彩。
以上这些成语虽然不全是直接以“弓”开头,但都与“弓”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是直接描写弓箭的使用,有的则是通过弓箭来象征某种精神或能力。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弓”的重视与运用。
总之,“弓”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武器,也在文学、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这些成语,我们能看到古人对弓箭的热爱,以及他们如何用这种工具来表达力量、技巧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