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诸公是什么意思】“衮衮诸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昏,以慰我心。……彼美孟姜,会于大邦;既见君子,庶几悦兮。”后在《论语·述而》中也有类似表达,但“衮衮诸公”这一说法更常见于后世文人笔下。
“衮衮”原意为众多、连绵不断的样子,引申为众多、接连不断的人。“诸公”则是对许多人的尊称,通常指地位高、有身份的官员或士大夫。因此,“衮衮诸公”字面意思是“众多的公卿大臣”,常用来形容朝廷中官僚众多、权臣云集的景象。
一、“衮衮诸公”的出处与演变
“衮衮诸公”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轻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这句诗中并未直接使用“衮衮诸公”,但杜甫在其作品中常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官场腐败、权贵横行的不满。
到了宋代,文人更常用“衮衮诸公”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只知享乐的官员。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未直接用此词,但其对仕途的感慨与“衮衮诸公”的意境相通。
二、“衮衮诸公”的含义与用法
1. 字面意义:指众多的公卿大臣,多用于描述朝廷或官场中的权贵群体。
2. 引申义:
- 常带有贬义,指那些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只知享乐的官员。
- 有时也用于感叹人才济济、贤能辈出,如“衮衮诸公,皆是国之栋梁”。
3. 现代用法:
-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古代官场的复杂局面。
- 在日常口语中,也可用来形容某一领域中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况。
三、“衮衮诸公”的文化内涵
“衮衮诸公”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权力结构的认知,也体现了文人对政治现实的批判精神。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士大夫阶层往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衮衮诸公”则成为他们反思自身责任与使命的象征。
同时,这个词也提醒人们,真正的“公”应是为民谋利、清正廉明的官员,而非只顾私利、贪图荣华的权臣。因此,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用“衮衮诸公”来警醒自己,无论身处何职,都应秉持公正、廉洁的原则。
四、结语
“衮衮诸公”虽是古语,但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职场还是政坛,我们都应警惕“衮衮诸公”背后的虚浮与腐败,倡导真正为人民负责、为国家奉献的“公”之精神。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语言自然、逻辑清晰、内容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