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诗意译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观沧海》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途中所作,借景抒情,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面对浩瀚大海时的胸怀与壮志。全诗虽仅二十字,却意境深远,情感激昂,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明地点与动作,诗人登上高处,远望无边的沧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豪迈之情。“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出海水荡漾、山岛挺立的画面,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静谧。“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进一步描绘了岸边的生机勃勃,为后文的宏大景象做了铺垫。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句由静转动,通过秋风和巨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感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将天地星辰比作从大海中升起,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胸怀与对宇宙的敬畏,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表达了诗人因眼前壮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并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表达。
诗意译文:
我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眺望着辽阔的沧海。
海水缓缓荡漾,山岛高耸入云。
树木郁郁葱葱,百草繁茂生长。
秋风吹过,带来萧瑟之声,巨浪翻腾不息。
太阳和月亮仿佛从海中升起,
银河星光璀璨,也像是从海中涌现。
真是令人感叹不已,我以歌声表达心中的志向。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一位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写照。它超越了单纯的写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