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的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而逊行。’”意思是: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说话要正直、行为要端正;而在国家混乱时,虽然说话仍要正直,但行动上则要谨慎谦逊。
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应有不同的言行表现,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操守的重视,也反映了处世智慧。
一、
“危言危行”原意是指在国家有道时,说话和行为都应当正直、刚正不阿;而在国家无道时,则应保持言语上的正直,但行为上要更加谨慎。它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要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乱世中依然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同时也强调了“言”与“行”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危言危行 |
| 出处 | 《论语·宪问》 |
| 原义 | 在国家有道时,说话和行为都要正直;在国家无道时,说话正直,行为谨慎 |
| 引申义 | 表现为一种处世智慧,强调言行一致,因时制宜 |
| 使用场合 | 用于评价他人或自我修养,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中坚持原则的人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同环境时,保持正直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 |
| 相关成语 | 危言耸听、谨言慎行、言行一致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危言危行”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的重要标准,也是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立身处世的一种参考。它提醒我们,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自身价值。
以上就是【危言危行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