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挂大扁儿”这个称呼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尤其在农村或老一辈人中经常听到。很多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什么生物。其实,“挂大扁儿”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学名,而是民间对某种昆虫的俗称。
那么,“挂大扁儿”到底是什么昆虫呢?根据多地的民间说法和观察,这种昆虫通常指的是“草蛉”或“丽草蛉”,也有人称其为“草蜻蜓”或“绿虫子”。它们属于脉翅目昆虫,外形与蜻蜓有些相似,但体型较小,颜色多为绿色或黄绿色,翅膀透明,身体细长,看起来非常漂亮。
“挂大扁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其飞行时的姿态有关。当它们在空中飞舞时,常常是平直地滑翔,像被挂在空中一样,因此被称为“挂大扁儿”。另外,它们的身体较为扁平,也可能是得名的原因之一。
这类昆虫一般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林中,以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为生,比如蚜虫、叶蝉等,是一种有益的天敌昆虫。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农业上也被视为“益虫”。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把“挂大扁儿”指代为“蚱蜢”或“蝗虫”的幼虫,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导致名称出现混淆。因此,在了解“挂大扁儿”时,最好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总的来说,“挂大扁儿”并非一种特定的昆虫,而是根据其外形、行为或地域习惯而产生的俗称。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一种绿色的小虫子,飞起来很轻盈,那很可能就是“挂大扁儿”了。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昆虫不必惊慌,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也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反而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是大自然中的“小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