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劝学原文古今异义归纳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收录于《荀子·劝学》篇。这篇文章以“劝学”为主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勤奋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其内容和思想,还应关注其中的文言词汇及其古今意义的变化。
本文旨在对《劝学》原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进行系统归纳与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古今异义词分类及解释
1. 词义扩大
- “学”
- 古义:指学习、求知。
- 今义:泛指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
- 例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 “道”
- 古义:指道理、规律、方法。
- 今义:可指道路、道德、理念等,含义更为广泛。
-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词义缩小
- “金”
- 古义:金属制品,如刀剑等。
- 今义:特指黄金。
-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日”
- 古义:太阳、一天。
- 今义:时间单位,表示某一天或某一时间段。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词义转移
- “善”
- 古义:擅长、精通。
- 今义:善良、美好。
- 例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明”
- 古义:明亮、清楚。
- 今义:聪明、智慧。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词义变化
- “疾”
- 古义:快速、迅速。
- 今义:疾病、疼痛。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就”
- 古义:靠近、趋向。
- 今义:完成、达到。
- 例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二、常见古今异义词汇总
| 文言词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 学 | 学习、求知 | 各种学习形式 | 《劝学》 |
| 道 | 道理、规律 | 道路、道德 | 《劝学》 |
| 金 | 金属 | 黄金 | 《劝学》 |
| 日 | 太阳、一天 | 时间单位 | 《劝学》 |
| 善 | 擅长 | 善良 | 《劝学》 |
| 明 | 清楚、明亮 | 聪明 | 《劝学》 |
| 疾 | 快速 | 疾病 | 《劝学》 |
| 就 | 接近、趋向 | 完成、达到 | 《劝学》 |
三、学习建议
1.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在文言文中,许多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例如“金”在《劝学》中指的是金属工具,而非现代意义上的黄金。
2. 积累常见古今异义词
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应重点记忆,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
3. 多读多练
通过反复阅读《劝学》原文,结合注释与译文,逐步提升对文言词汇的理解能力。
四、结语
《劝学》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也蕴含丰富的语言资源。通过对其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重积累,灵活运用,真正实现“劝学”的目的——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