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高谈阔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内容空泛、不切实际,虽然听起来气势十足,但缺乏实质内容。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批评那些只会说大话、不办实事的人时。
一、“高谈阔论”的基本解释
“高谈”指的是高声地谈论,语气宏大;“阔论”则是指范围广、内容宽泛的议论。合起来,“高谈阔论”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浮夸、不着边际,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例如:他整天在会议上高谈阔论,却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方案。
二、“高谈阔论”的出处
“高谈阔论”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是:
> “高谈阔论,务为奇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声地谈论,专门讲些奇特的话语。后来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高谈阔论”,并成为形容人言辞浮夸、不切实际的常用语。
此外,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也有类似的说法:“高谈虚论,不切实际。”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高谈阔论”在古代文学中的使用背景和含义。
三、“高谈阔论”与“高谈雄辩”的区别
虽然“高谈阔论”和“高谈雄辩”都含有“高谈”二字,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 高谈阔论:偏重于“空谈”、“不切实际”,多带有贬义。
- 高谈雄辩:则强调“有理有据、口才出众”,常用于褒义场合,如演讲、辩论等。
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来判断其感情色彩。
四、如何正确使用“高谈阔论”
在写作或口语中,若想准确使用“高谈阔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合适:适用于批评他人空谈、不务实的情况。
2. 搭配得当:可与“无实际内容”、“脱离现实”等词语搭配使用。
3.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于赞美别人,以免造成误解。
五、总结
“高谈阔论”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的语言风格,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喜欢空谈、不重实效的现象。理解它的含义和出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误用或滥用。
总之,学会辨别“高谈阔论”与“高谈雄辩”的不同,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我们在沟通中更加理性、务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