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2025-10-16 17:45:32

问题描述: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6 17:45:32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师旷论学》是一篇出自《战国策·楚策四》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晋国的大臣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的故事。文章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表达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思想,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一、原文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对曰:“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二、翻译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的道理呢?”

师旷说:“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的蜡烛。点燃蜡烛的光明,比起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你说得对啊!”

三、赏析

《师旷论学》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刻。它通过师旷对晋平公的劝谏,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没有年龄的限制,无论年长还是年幼,只要愿意学习,就永远不会太晚。师旷用“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炳烛之明”来比喻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形象生动,富有哲理。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的精神,也反映了儒家“学而不倦”的思想。同时,师旷敢于直谏、善于劝导的智慧,也为后人所称道。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
作者 不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作品)
文体 寓言体散文
主要人物 晋平公、师旷
主题思想 学无先后,贵在坚持;终身学习,永不言迟
语言风格 简洁明快,比喻生动
表达方式 对话形式,寓理于事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克服年龄障碍,持续学习
文学价值 典型的先秦寓言,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结语:

《师旷论学》虽是古文,但其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无论身处何年,都应保持一颗求知的心,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以上就是【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