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虬卧龙的解释是什么】“盘虬卧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有才华但隐居不仕、不为人所知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意是说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像一条盘绕的龙和弯曲的树一样,隐藏在山林之中,等待时机。
一、
“盘虬卧龙”字面意思是“盘绕的虬龙”,引申为有才能但尚未显露的人。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却隐居不出、不被世人所知的人,尤其是指像诸葛亮这样在民间默默无闻,后来才被发现并成就大业的人物。
该成语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常用于赞美那些低调、内敛却实力强大的人物。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有潜力但尚未被发掘的人或事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盘虬卧龙 |
拼音 | pán qiú wò lóng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释义 | 形容有才能但隐居不仕的人;比喻人才埋没于民间,尚未显露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有才华但未被发现或使用 |
近义词 | 隐世高人、藏龙卧虎、韬光养晦 |
反义词 | 显露头角、锋芒毕露、扬名立万 |
例句 | 他虽身处乡野,却有盘虬卧龙之才,终成一代名臣。 |
文化意义 | 象征着才学与隐逸结合的高尚人格,体现中国传统对“隐士”的推崇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盘虬卧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人对人才、隐逸与机遇的深刻理解。
以上就是【盘虬卧龙的解释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