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的译文】“鸡黍之约”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个关于诚信与友情的故事,出自《后汉书·范式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范式和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之间一次承诺的践行。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言而有信”的传统美德。
一、
“鸡黍之约”讲述的是范式与张劭因志同道合成为好友。两人分别时约定两年后在家中相聚,共饮鸡黍(即鸡肉和黄米饭)。范式遵守诺言,在约定时间如约而至,而张劭虽已去世,但其家人仍按照约定准备了饭菜,以示对朋友的尊重与信义。这个故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守信用、重情义的价值观。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范式字巨卿,少与张劭为友。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张劭是好朋友。 |
劭曰:“吾后三年当还,当以鸡黍相待。” | 张劭说:“我三年后会回来,到时候请你用鸡和米饭款待我。” |
式曰:“诺。” | 范式说:“好。” |
后期不至,劭母谓曰:“汝与巨卿约,岂可失信?” | 后来到了约定的时间,张劭没有来,张母对他说:“你和巨卿约好了,怎么能失信呢?” |
劭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 张劭说:“巨卿是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
未几,果至。 | 不久,范式果然来了。 |
劭已卒,母抚尸哭曰:“子言‘巨卿必至’,今果至矣!” | 张劭已经去世了,他的母亲抚摸着尸体哭着说:“你说‘巨卿一定会来’,现在他果然来了!” |
乃以鸡黍祭之。 | 于是用鸡和米饭来祭祀他。 |
三、文化意义
“鸡黍之约”不仅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义”精神的象征。它传达出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的信任与承诺,展现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道德修养的高度追求。
四、结语
“鸡黍之约”虽短,却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言而有信”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以上就是【鸡黍之约的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