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资产是什么】“持有待售资产”是会计术语,指的是企业计划在短期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这类资产通常不再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是为了实现出售目的而持有。根据会计准则,持有待售资产需要按照特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确认和披露。
一、什么是持有待售资产?
持有待售资产是指企业已经决定出售,并且该资产预计将在一年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这类资产可能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企业在判断某项资产是否属于持有待售资产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企业已做出出售决定;
2. 资产处于可出售状态;
3. 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出售。
二、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持有待售资产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 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 以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计量;
- 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的金额,应计提减值损失。
三、持有待售资产与正常经营资产的区别
项目 | 持有待售资产 | 正常经营资产 |
使用目的 | 准备出售 | 用于日常经营 |
折旧/摊销 | 不计提 | 需要计提 |
计量基础 | 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 | 原值或净值 |
是否持续使用 | 不再使用 | 持续使用 |
披露要求 | 需单独列示 | 一般合并列示 |
四、持有待售资产的意义
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未来战略。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合理评估资产价值,避免因长期闲置资产导致的资源浪费。
五、总结
“持有待售资产”是企业在出售资产过程中的一种会计分类,强调资产的短期出售意图。其会计处理方式与正常经营资产不同,主要体现在不计提折旧、按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时,应对持有待售资产进行充分披露,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和决策有用性。
以上就是【持有待售资产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