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
- 难点:体会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感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的是他童年时的一个好朋友——闰土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普通的孩子,为什么会让大作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了解那个充满童趣的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并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初步感受?
生:文章讲述了“我”小时候认识了一个叫闰土的小伙伴,他们一起玩耍、讲故事,后来因为生活原因分开了。
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那接下来我们再仔细看看,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精读品析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他的形象。
(学生默读并圈画)
师:谁来分享一下?
生:闰土皮肤很黑,戴着一顶小毡帽,手里拿着钢叉,看起来很机灵。
生:他说话很干脆,动作也很灵活,像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师:非常好,这些词语都很好地概括了闰土的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让闰土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生: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语言,比如“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这说明他虽然内向,但对“我”很信任。
师:说得很好。那么,除了外貌和动作,作者还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闰土的聪明和活泼呢?
生:还有他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看瓜、捕鸟、捡贝壳,这些都是他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说明他很懂自然、很会观察。
师:是的,闰土是一个热爱自然、聪明伶俐、勇敢无畏的孩子。而“我”对他充满了羡慕和敬佩。
(四)情感升华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一段课文,看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朗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刺猬’是怎么一种东西……”)
师: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他对闰土的佩服,也有一种惋惜,因为自己无法像闰土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没错。作者在回忆中流露出对过去纯真友谊的怀念,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正是文章打动人心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师: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你童年朋友的文章,你会怎么写?可以借鉴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写出你心中那个最特别的朋友。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少年闰土》,不仅了解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身边的友情,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个朋友或一段经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情感体验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可以设计更多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