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孟子(middot及译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孟子的《鱼与熊掌》一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生中面对选择时应有的态度。原文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至今仍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告子上》,其原文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保全,那就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
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强调了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应当以更高的价值为目标。他并非否定生命的宝贵,而是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坚守原则、维护正义,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从哲学角度来看,“鱼与熊掌”的选择不仅是物质与精神的权衡,更是价值观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是追求名利还是坚守信念?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孟子的这一观点,与后来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强调“义”高于“利”,“德”重于“生”。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士人的行为准则,也为后世提供了道德判断的标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鱼与熊掌”可能不再是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之争,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职业选择、生活方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理解“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对古文的理解,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要清楚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表象迷惑,不因一时之利而迷失方向。
总结而言,《鱼与熊掌》不仅是孟子关于人生选择的深刻论述,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道义、追求理想的体现。它跨越千年,依然给予我们启发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