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理解“商量”的含义,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练习使用“可以吗?”、“你觉得怎么样?”等礼貌用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商量”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 难点:
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运用商量的语言,并学会倾听和回应他人意见。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情景对话视频)
- 情景卡片(如“一起做游戏”、“借文具”、“安排值日”等)
- 小组合作任务单
- 学生分组座位安排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当你想和别人一起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直接说‘我们做这个吧’,还是先问一下别人的意见?”
引导学生思考“商量”的重要性。播放一段关于同学之间商量做事情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内容(10分钟)
- 教师讲解“商量”的定义:
“商量”就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到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办法。
- 展示几种常见的商量方式:
- “我们可以……吗?”
- “你觉得……怎么样?”
- “我建议……你同意吗?”
- 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商量对话,如:“我想和你一起画画,可以吗?”“好啊,我也喜欢画画。”
3. 情境演练(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情景卡片(如“我们一起做游戏”、“借文具”、“安排值日”等),要求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进行商量对话练习。
-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多使用礼貌用语。
-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评价。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商量”是一种尊重他人、有效沟通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与他人商量,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布置作业(2分钟)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商量”,并记录下自己是如何表达、如何倾听的,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
口语交际《商量》
什么是商量?
怎样商量?
我们来试试!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商量”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在表达时仍存在不够清晰、不够自信的问题,今后需加强语言训练和鼓励机制。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部编版教材特点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