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middot及弟子行的原文及翻译)】《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古代文献,虽非孔子亲笔所著,但内容多源自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与传闻。其中,《弟子行》一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对弟子们行为、品德及言行的评价与教诲,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与“德行并重”的理念。
一、原文
子曰:“吾与点也。”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冉有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贡问政。子曰:“使民以时。”
颜渊问政。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可谓达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游曰:“吾友张也,于‘仁’也,足以当之。”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二、翻译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观点。”
子路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要走在百姓前面,亲自劳作。”
冉有问如何治国。孔子说:“居官要不懈怠,行事要忠诚。”
子贡问如何治国。孔子说:“让百姓按照农时来劳作。”
颜渊问如何治国。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礼制,这就是仁。”
子张问:“士人怎样才算是通达呢?”
孔子说:“所谓通达,就是性格正直而喜好正义,善于观察言语和表情,考虑问题能谦逊待人,这样就可以称为通达了。”
子夏说:“尊重贤人,不轻易改变态度;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即使有人说他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会认为他是有学问的人。”
子游说:“我的朋友张,对于‘仁’来说,已经足够了。”
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和轻便的皮衣与朋友们共享,即使破旧也不后悔。”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孔子说:“志向不同的人,不会一起谋划大事。”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但不盲从;团结众人,但不结党营私。”
三、解读与启示
《弟子行》不仅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更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
- 仁爱与责任:如“克己复礼为仁”,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 诚信与忠诚: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自我反省:如“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提倡的自我提升方式。
- 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
四、结语
《孔子家语·弟子行》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精炼,语言朴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参考。阅读此篇,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