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曾显芳】一、活动名称:
《浅水洼里的小鱼》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中班(4-5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理解小鱼在浅水洼中生存的困难,初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并尝试表达对小鱼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
- 小鱼头饰若干
- 水洼道具(可用塑料盆模拟)
- 音乐《小鱼游》
- 画纸、彩笔等美术材料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音乐《小鱼游》,引导幼儿模仿小鱼游动的动作,激发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小鱼吗?它们生活在哪儿?”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小鱼的故事——《浅水洼里的小鱼》。”
2. 讲述故事(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故事,配合图片展示。
故事内容简要如下:
在海边的沙滩上,有一片小小的水洼,里面住着一条可爱的小鱼。太阳升起来了,水洼里的水慢慢变少,小鱼感到越来越热、越来越渴。它努力地跳来跳去,希望能回到大海。这时,一个小男孩看见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小鱼放进海里,小鱼终于得救了。
3. 互动讨论(8分钟)
- “小鱼为什么会被困在水洼里?”
- “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
- “你觉得小鱼害怕吗?它会想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关注小鱼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4. 角色扮演(10分钟)
分发小鱼头饰,让幼儿扮演小鱼和小男孩,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我好热”、“我要回家”等句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5. 延伸活动(7分钟)
- 绘画活动: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小鱼回家”的画面。
- 环保教育:教师简单讲解“不要乱扔垃圾,保护海洋环境”,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护自然的好习惯。
六、活动评价:
- 幼儿是否能理解故事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 是否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绘画活动。
- 是否初步建立对小动物的同情心和环保意识。
七、活动延伸建议:
- 可以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带幼儿到附近的水域观察小动物,增强实践体验。
-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观看有关海洋生态的动画片,拓展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中的小生命,激发其爱心与责任感。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角色扮演环节,增强了参与感和表现力。今后可在语言表达方面进一步加强,鼓励幼儿多说、多想、多表达。
注: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基于《浅水洼里的小鱼》绘本改编,旨在提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教案参考,避免AI重复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