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小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先生,年过半百,性格古怪,喜欢在书房里独自读书、写诗。他有个习惯,每天清晨都会提着一壶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看天。
有一天,他正看得入神,忽然听见隔壁传来一阵喧闹声。他探头一看,原来是邻居王大爷正在教孙子背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孙子却总是念错,把“举头望明月”说成“举头望月亮”,惹得王大爷直摇头。
老先生忍不住了,走上前去,笑着说:“王大爷,您这教法可不行啊,‘望明月’和‘望月亮’,差一个字,意思就大不相同了。”
王大爷一听,皱起眉头:“老李,你这话可就不对了。‘望明月’是诗,‘望月亮’是生活,哪能一样?”
老先生哈哈一笑:“那您说,‘望明月’是诗,‘望月亮’是生活,那我问您,诗和生活,哪个更美?”
王大爷一时语塞,只好笑着摇摇头。这时,小孙子突然插话:“爷爷,我明白了!‘望明月’是古人写的,‘望月亮’是我们现在说的,所以它们不一样。”
老先生点头称赞:“不错,孩子,你悟性不错。不过,诗和生活,其实是一样的。诗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诗的延伸。”
从那天起,王大爷开始认真教孙子读诗,而老先生也常来院子里,和他们一起品茶、赏月、谈诗。渐渐地,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那位爱读书的老先生,不仅会写诗,还懂得如何把诗讲得有趣。
后来,有人问他:“老先生,您为什么这么喜欢讲故事呢?”
他答道:“因为故事能让诗活起来,让生活有味道。”
于是,村子里便流传起了一个关于“文学趣味小故事”的传说——那是关于一位老先生、一个调皮的孩子,以及一首诗的故事。虽然简单,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