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精品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母鸡》是一篇富有情感和生活气息的文章。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鸡对小鸡的关爱与保护,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与思考。本课作为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材料,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作者老舍先生以幽默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只母鸡从“欺软怕硬”到“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转变过程。这种由表及里的描写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理解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母鸡,或者讲述自己家中养过的动物,唤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母鸡照顾小鸡的视频,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三、精读品析,深入理解
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老舍先生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鸡性格变化的。例如,“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这样的句子既形象又生动,体现了母鸡的性格特点。
四、情感升华,联系实际
通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母鸡的爱与母亲的爱有什么相似之处?我们该如何感恩父母?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帮助他们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此外,还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母爱”的小作文,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六、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赏析、段落仿写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总之,《母鸡》这篇课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素材,更是情感教育的好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