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经济问题(价格问题)专项练习-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经济问题(如价格、购物、预算等)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第4单元围绕“经济问题(价格问题)”展开,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情境题,帮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基本公式;
2. 能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正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题及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基础题型: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例题1:
小明去超市买了3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析:
这里已知单价为5元/支,数量为3支。
总价 = 单价 × 数量 = 5 × 3 = 15元
所以,小明一共花了15元。
二、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
例题2:
妈妈带了20元去菜市场买苹果,每千克苹果8元,她最多可以买多少千克?
解析:
总价为20元,单价为8元/千克。
数量 = 总价 ÷ 单价 = 20 ÷ 8 = 2.5千克
由于不能买半千克,所以最多可以买2千克。
三、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例题3:
小红用18元买了6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多少钱?
解析:
总价为18元,数量为6个。
单价 = 总价 ÷ 数量 = 18 ÷ 6 = 3元
所以,每个笔记本3元。
四、综合应用题
例题4:
小华有50元,他想买一些文具,包括:
- 钢笔:每支7元
- 尺子:每把3元
- 橡皮:每块2元
如果他买了2支钢笔和3块橡皮,那么他还剩下多少钱?还能买几把尺子?
解析:
首先计算已花费金额:
- 钢笔:2 × 7 = 14元
- 橡皮:3 × 2 = 6元
总花费:14 + 6 = 20元
剩余金额:50 - 20 = 30元
接下来计算能买多少把尺子:
30 ÷ 3 = 10把
所以,小华还剩下30元,可以再买10把尺子。
五、拓展思考题
例题5:
小芳和小林一起去商店买书。小芳买了4本书,每本12元;小林买了3本书,每本1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析:
小芳的花费:4 × 12 = 48元
小林的花费:3 × 15 = 45元
总共花费:48 + 45 = 93元
因此,两人一共花了93元。
学习建议:
1. 理解概念: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多做练习: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联系实际:尝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消费等场景中,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增强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