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_图文】《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清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孤独、凄凉的心境。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在历年中考中频繁出现,成为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小石潭记》整理一些常见的中考真题,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点,提升应试能力。
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 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
- 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一样)
2. 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 全石以为底(以:把……作为)
二、句子翻译
1. 翻译句子: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和藤蔓,缠绕交织,摇曳相连,长短不齐地随风飘动。
2. 翻译句子: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内容理解与分析
1. 文中描写小石潭水的清澈,主要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
答:通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一句,从侧面描写水的清澈;又通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描写,直接展现水的透明。
2.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文章表面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小石潭清冷、幽静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孤寂与忧伤之情。
四、拓展延伸
1. 请结合《小石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寓情于景”写作手法的理解。
答:“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清冷,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
2. 比较《小石潭记》与《岳阳楼记》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两者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小石潭记》更多表现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而《岳阳楼记》则体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怀。
五、中考真题示例(部分)
题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这句话描写了潭中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景象,仿佛没有依靠,表现出水的清澈。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此时心境的孤寂与漂泊无依。
结语
《小石潭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更是一篇蕴含深意的抒情散文。对于中考学生来说,掌握其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句式翻译以及情感表达,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灵活应对各类考题。
如需更多相关练习题或解析,欢迎关注本公众号,获取更多中考语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