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济南的冬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写北方冬天景色的优美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晴朗和秀美,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一篇非常适合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语文基础逐渐夯实,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并不陌生,但在赏析语言、体会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 学习并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景,培养发现美的眼光。
四、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其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艺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听、读、悟中感受语言的美感。
-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我会以“你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为题,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进而引出课题《济南的冬天》,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检查预习: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理清结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冬天的。
(三)深入品读(20分钟)
1. 重点段落分析:选取文中描写山、水、阳光等部分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为什么老舍认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济南的喜爱之情的?”等问题。
3. 教师点拨: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和语言魅力。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比其他描写冬天的文章,如《雪》《春》等,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冬天有何异同。
2. 写作迁移:鼓励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风格,描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季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升华(5分钟)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做一个有心人。
七、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
/ \
山 水
/ \/ \
阳光薄雪 温晴 绿萍
/ \
暖和安适
```
板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总之,《济南的冬天》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学会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