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周处文言文翻译解词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周处文言文翻译解词,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9:39:20

《周处》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古代文言文,讲述了晋代人物周处的成长经历与自我反省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人重视修身、知错能改的思想。以下是对原文的翻译与词语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为二害,义兴之祸,不亦大乎!处曰:“既已为人患,何不除之?”遂共往,处与蛟俱出没,三日三夜,处杀蛟而出。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处实不死,闻之,乃自悔,欲改过自新。于是入山寻仙人,求道术。或曰:“子若改行,可得长生。”处曰:“吾欲改行,然无由。”有老翁曰:“欲改行,当先去三恶,不忧不得长生。”处曰:“何谓三恶?”曰:“一曰不孝,二曰虐民,三曰不忠。”处曰:“吾有三恶,未尝一日不在此也!”于是自断其发,投河而誓,以明其志。后数年,处果改过自新,终为良吏。

翻译:

周处年轻的时候,性情凶狠,仗着自己的力气欺压乡里,成为乡里人头疼的对象。当时义兴地区还有水中的蛟龙和山中的白额老虎,它们也常常危害百姓。乡里人称这三种东西为“三横”,其中周处的危害最为严重。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认为这样可以除去两个祸害,义兴的灾祸也就不会这么严重了。周处说:“既然我已经成了百姓的祸患,为什么不除掉自己呢?”于是他和大家一起去捕杀蛟龙,与蛟龙在水中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杀死了蛟龙,回到岸上。乡里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其实周处并没有死,他听说之后,感到非常后悔,决定改过自新。于是他进山寻找隐士,学习道术。有人对他说:“如果你能改过自新,就可以获得长生。”周处说:“我想改过,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有一位老人说:“要想改过,首先要去除三种恶习,就不会担心得不到长生了。”周处问:“哪三种恶习?”老人说:“一是不孝顺父母,二是残害百姓,三是不忠于国家。”周处说:“我这三种恶习,从来没有一天不在身上。”于是他剪下自己的头发,投河发誓,表明自己改正的决心。几年后,周处果然改变了过去的恶行,最终成为一位贤良的官吏。

词语解释:

- 凶强侠气:指性格凶悍、霸道,有侠客般的气势。

- 为乡里所患:被乡里的人视为祸患。

- 义兴:地名,古时地名,今江苏宜兴一带。

- 蛟:传说中的一种水怪,类似龙。

- 白额虎:一种凶猛的老虎。

- 三横:指三种危害百姓的东西,即周处、蛟龙、白额虎。

- 不孝:不孝顺父母。

- 虐民:虐待百姓。

- 不忠:不忠于国家或君主。

- 断发投河:剪断头发,投入河中,表示决心改过。

- 良吏:贤良的官吏。

总结:

《周处》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周处从一个为祸乡里的恶少年,到后来痛改前非、成为贤良官吏的过程,表达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思想。它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则关于自我反省与成长的寓言。通过对文言文的翻译与词语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引以为戒,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