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熟悉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提升应试能力,本文特整理并发布一份“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练习。
一、试题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网络文章等新型阅读形式所取代。然而,尽管阅读载体不断更新,阅读的本质——即对信息的获取与理解——并未改变。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阅读能力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当前社会中,阅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因此,提高阅读水平,不仅有助于应对高考,更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下列对文中“阅读的本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方式
B. 阅读是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的活动
C. 阅读是通过文字传递思想的过程
D. 阅读是培养审美情趣的手段
2. 文中提到“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A. 阅读方式发生改变
B. 阅读内容更加丰富
C.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审美
D. 阅读在高考中占比较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书已经完全取代了纸质书
B. 阅读方式的变化影响了阅读的本质
C. 提高阅读能力只对高考有帮助
D. 阅读不仅是学习工具,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1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征,字玄成,巨鹿人也。少孤,好读书,有大志。隋末,避乱入关,为道士。唐初,归顺李世民,授秘书郎。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郑国公。征性直,敢言,每有所奏,未尝阿谀。太宗尝问曰:“人君何以明?”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帝嘉之,赐金帛。
时有大臣进谏,多不听。征曰:“陛下虽圣,然人非尧舜,岂能无过?愿陛下察纳雅言,以广视听。”帝曰:“善。”于是,凡有政事,征必尽言,无所隐讳。太宗每召见,未尝不称善。
4.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少孤:年少丧父
B. 避乱入关:躲避战乱进入函谷关
C. 授秘书郎:授予官职
D. 未尝阿谀:从来没有奉承
5.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何以明?”——君主凭什么聪明?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多方意见就明白,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涂。
C. “愿陛下察纳雅言”——希望陛下采纳我的建议。
D. “帝曰:‘善。’”——皇帝说:“很好。”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B. 唐太宗重视魏征的意见,常采纳他的建议
C. 魏征认为君主应当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D. 魏征最终因直言被贬谪
7.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陛下虽圣,然人非尧舜,岂能无过?”
(二)名篇名句默写(3分)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2)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大家应该都清楚。
B. 他虽然很年轻,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
C. 由于天气恶劣,所以航班取消了。
D. 我们要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
1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______地走进教室,______地坐下来,______地翻开书本,______地开始学习。
A. 轻轻、慢慢、缓缓、认真
B. 缓缓、轻轻、慢慢、认真
C. 认真、轻轻、缓缓、慢慢
D. 慢慢、轻轻、缓缓、认真
1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说:“我今天很忙。”
B. 他问:“你去哪?”
C. 他问我:“你去哪?”
D. 他问:“你去哪?”
第四部分:写作(60分)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梦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因为梦想而坚持,有人因为梦想而奋斗,也有人因为梦想而迷失。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 内容自选,立意明确;
- 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二、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1. A
2. C
3. D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4. A
5. B
6. D
7. 陛下虽然圣明,但人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错呢?
8. (1)此中有真意;(2)海日生残夜;(3)忽如一夜春风来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9. B
10. A
11. C
第四部分:写作
(略,根据题目自行撰写)
以上是一份原创的“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考生了解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和考查重点,建议考生在练习后认真总结,查漏补缺,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