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在诗、词、文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而且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精神境界也深深感染了后人。今天我们要一起品读他的经典之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那天,在沙湖路上遇到了下雨。同行的人都显得很狼狈,只有我不以为意。不久天就放晴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不要去在意那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慢慢前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这身轻便胜过骑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一身蓑衣遮蔽着烟雨,任凭一生都在风雨中度过。
料峭的春风把我从醉酒中吹醒,略感寒冷,但山头的斜阳却对我笑脸相迎。回头看看刚才经历的风雨之处,我将返回去,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当时他正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开篇“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展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淡定。他并未因突如其来的风雨而惊慌失措,而是选择坦然接受,并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享受这一过程。这种态度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智慧。
接下来,“何妨吟啸且徐行”,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竹杖芒鞋轻胜马”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物质条件的优劣并不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即使身处简陋之中,只要内心强大,就能超越一切外物的束缚。
下阕中,“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形象地描绘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曲折。然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苏轼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
总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作品,它不仅表现了苏轼个人的生活体验,更蕴含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罢此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