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有情人在漫长的夜晚中因思念而辗转难眠的情景。
“情人”可以指相爱的男女,也可以泛指彼此牵挂、深情厚谊的人。这里的“怨遥夜”,则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漫漫长夜的无奈与哀怨。因为夜色漫长,意味着相思的时间也随之拉长,这种时间上的压迫感让人心生怨意。
“竟夕起相思”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竟夕”即整夜,表明从夜晚开始直至天明,无一刻不在思念对方。这种持续不断的思念之情,既是对远方爱人的深切牵挂,也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一种惋惜。
整句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将相思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展现了古人细腻真挚的感情世界,也引发了后人对爱情、友情乃至亲情的深刻思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情感共鸣始终存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莫负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