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发布时间:2025-03-17 22:26:03来源: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母乳喂养而出现的黄疸现象。这种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第3到7天,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有关,尤其是β-葡萄糖醛酸酶的含量较高,这种酶会增加胆红素的再吸收,从而导致黄疸。尽管如此,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严重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
如果怀疑宝宝有母乳性黄疸,家长无需过于担心,但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程度和精神状态。若黄疸较轻且宝宝吃奶正常、体重增长良好,则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来源,只要定期监测宝宝的健康状况,母乳性黄疸并不会影响长期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