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025-11-12 14:12:27

问题描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2 14:12:27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愚公移山的典故。其中,河曲智叟的出现,为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哲理意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人生、智慧与坚持的深刻思考。河曲智叟,作为一位年长且看似睿智的人物,他的“笑”并非单纯的嘲笑,而是一种对愚公行为的质疑与劝阻。他代表的是现实主义者的立场,是那些在面对困难时倾向于退缩、寻求稳妥之道的人。

他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句话直指愚公行动的可行性,从理性角度看,确实难以成立。一个年迈的老人,仅凭一己之力,想要移走两座大山,似乎荒谬至极。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才让愚公的精神显得弥足珍贵。

智叟的“笑”背后,是对现实的冷静判断,是对力量与效率的重视。他代表了传统思维中的“务实”,认为面对自然的力量,应当顺其自然,而不是盲目抗争。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往往被奉为圭臬,因为它符合大多数人的经验与逻辑。

但愚公的回答,却打破了这种逻辑的桎梏。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番话,不是基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建立在一种更深远的时间观和信念之上。他相信,只要坚持,终能成功;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因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不仅是对愚公行为的否定,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考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像智叟那样,看到现实的局限,选择退让;另一种则是像愚公一样,看到未来的可能,选择坚持。

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并非因为它的现实性,而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计算得失,而在于敢于挑战命运,敢于相信希望。

所以,当我们读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时,不应只看到他的嘲讽,更应看到他所代表的另一种声音——那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坚持的挑战。而最终,历史选择了愚公,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人心所向,虽难亦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