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原文及翻译】《芙蕖》是清代文学家李渔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芙蕖”(即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全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
《芙蕖》以荷花为主题,从荷花的形态、生长环境、观赏价值到实用价值进行了全面描述。李渔不仅赞美了荷花的清雅高洁,还指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食用、药用等,体现出他对自然物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艺术美感,又富有生活气息。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芙蕖则不然。 | 芙蕖却不是这样。 |
生长于水,不染尘土,其色清白,其香幽远。 | 它生长在水中,不沾染尘土,颜色清白,香气幽远。 |
其叶田田,其花亭亭,可赏可食,亦可入药。 | 它的叶子茂密,花朵挺拔,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 |
人多爱其花,而不知其根茎之可用也。 | 人们大多喜爱它的花,却不知道它的根茎也有用处。 |
吾尝采其叶以为茶,其味清甘;取其根以为药,其效甚良。 | 我曾经采摘它的叶子用来泡茶,味道清香甘甜;取它的根作为药材,效果很好。 |
故曰:芙蕖者,花中之君子也。 | 所以说:芙蕖是花中的君子。 |
三、文章特点
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李渔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荷花的高洁与实用,使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感与价值。
2.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读来顺畅自然。
3. 思想深刻,寓意丰富
不仅赞美荷花之美,更通过荷花表达对自然、生活和品德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四、结语
《芙蕖》虽是一篇短文,但内容丰富,立意深远。它不仅是对荷花的赞美,更是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考。通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与美的享受。
以上就是【芙蕖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