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成语解释】“锋芒毕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才华、锐气或个性非常突出,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能力出众的人,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其过于张扬、不够谦逊。
成语解释
词语 | 锋芒毕露 |
拼音 | fēng máng bì l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有才,犹金玉之有瑕,不掩其明;人之有德,如日月之照,不晦其光。故曰:‘锋芒毕露,不可久居’。” |
释义 | 原意是指刀剑的锋刃和光芒都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锐气或个性显露无遗,过于外露。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或才华,有时带有贬义,指人过于张扬。 |
近义词 | 锋芒太露、出类拔萃、崭露头角 |
反义词 | 藏锋守拙、韬光养晦、含蓄内敛 |
总结
“锋芒毕露”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从字面来看,它强调的是“显露”,而这种显露可以是正面的,比如才华横溢、能力突出;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性格张扬、不懂收敛。
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中,适度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是必要的,但若过度暴露,则可能引发他人反感或不必要的矛盾。因此,“锋芒毕露”虽然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需讲究分寸。
总之,“锋芒毕露”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避免因言辞不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上就是【锋芒毕露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