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的意思和造句】“大义凛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不公或危险时,表现出坚定的正义感和无畏的精神。这个成语多用于赞扬那些为了正义、国家或人民利益而勇敢站出来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大义凛然 |
拼音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 | 形容人坚守正义、毫不畏惧的样子。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可谓大义凛然。” |
近义词 | 刚正不阿、义无反顾、正气凛然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屈服妥协 |
二、使用场景与语境
“大义凛然”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表彰英雄人物:如在历史事件中,有人为国捐躯,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
2. 描写人物性格: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刻画一个正直、勇敢的角色。
3. 评论社会现象:在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中,形容某些人面对不公时的态度。
三、例句展示
句子 | 说明 |
面对敌人的威胁,他依然大义凛然,毫不退缩。 | 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
那位警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保护了群众。 | 展现了职业精神和正义感。 |
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地揭露了真相,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强调坚持真理、不惧压力。 |
历史上许多革命先烈都以大义凛然的姿态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 用于历史评价和纪念。 |
四、注意事项
- “大义凛然”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错对象,比如不能用于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行为。
- 成语搭配需自然,不宜生硬堆砌。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义凛然”不仅是一个有力量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内心的正义与坚定。
以上就是【大义凛然的意思和造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