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
《小松树和大松树》(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松树”、“小树”、“大树”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的对话,感受它们之间的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谦虚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难点:体会人物情感,感悟道理。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3. 学生预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松树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出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如“松树”、“小树”、“大树”、“长高”等,并进行组词练习。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
- 提问:“小松树为什么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高?”“大松树是怎么回答的?”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骄傲”和“谦虚”的区别。
4. 合作探究,情感体验(10分钟)
-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大松树的话后会怎么想?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5. 朗读展示,巩固提升(7分钟)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表达。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6.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布置课后作业:画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并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
```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 自以为高
大松树 → 谦虚提醒
道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朗读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多说、多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部编版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