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练习题及答案(6页)】一、选择题
1.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所作。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刘备
答案:A
2.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的意思是( )。
A. 靠近
B. 登上
C. 面对
D. 越过
答案:B
3. 下列诗句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气势磅礴的是( )。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答案:C
4. 《观沧海》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宏伟,也表达了诗人( )。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D.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答案:C
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偶
答案:C
二、填空题
1. 《观沧海》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曹操集;曹操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景象。
答案:海水;山岛
3. 诗中表现诗人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全诗共__________句。
答案:四
5. 本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豪情。
答案:大海;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三、简答题
1. 简要分析《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的作用。
答: 这两句诗描绘了大海的广阔和山岛的高耸,为后文的壮阔景象做铺垫,营造出一种雄浑大气的氛围,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震撼与敬畏。
2. 《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何艺术特色?
答: 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天体运行、星辰璀璨都归于大海之中,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3. 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观沧海》主题的理解。
答: 《观沧海》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志向的作品。通过对大海壮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渴望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本诗的体裁是( )。
A. 律诗
B. 古体诗
C. 乐府诗
D. 词
答案:C
2.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诗中的作用是( )。
A. 总结全诗
B. 表达情感
C. 引出主题
D. 增强节奏
答案:B
3. 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答案:秋季
4.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
答: 天上的银河星光灿烂,仿佛是从大海中升起一样。
五、拓展延伸题
1.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观沧海》创作时的社会环境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答: 《观沧海》创作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中展现的大海气势磅礴,正是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象征。
2. 请比较《观沧海》与其他曹操诗歌在风格上的异同。
答: 《观沧海》以写景为主,语言质朴,意境开阔,体现出曹操诗歌中豪放、雄浑的特点。而其他如《短歌行》则更多地表达人生感慨和政治抱负,情感更为复杂。两者都体现了曹操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个人色彩。
六、综合应用题
1. 请你根据《观沧海》的内容,设计一幅简单的配图,并说明理由。
答: 图片可以画出辽阔的海面,远处有巍峨的山岛,天空中有星星点点的银河,画面整体呈现出壮丽、宏伟的景象。理由是这能直观地展现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能体现诗人豪迈的情怀。
2.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观沧海》的思想感情?
答: 我会先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然后结合历史背景讲解曹操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接着逐句分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思考诗人胸怀天下的志向和精神,从而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