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玩得真高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回忆一次令自己感到愉快的游玩经历,学会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再现、语言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好瞬间的关注与珍惜,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玩得高兴”的主题,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
-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描写,使文章生动、真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范文片段、写作纸等。
-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一次让自己开心的游玩经历,并简单记录要点。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公园玩耍的视频或展示几张孩子们欢笑的照片,引导学生进入“玩得高兴”的主题。
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次玩得很开心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小结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写一篇《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文章,把我们最开心的一次经历分享给大家。”
(二)启发思考(10分钟)
1. 回忆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次印象最深的“玩得高兴”的经历。
提问:
- 那次玩在哪里?
- 和谁一起去的?
- 玩了什么?
- 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
2. 小组交流:
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提示语:
“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描述。”
(三)范文赏析(10分钟)
出示一篇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高兴”的情感的。
问题引导:
- 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或描写方式来表现“高兴”?
-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教师总结:
“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内容,还要有细节、有感情。我们要学会用具体的动作、表情、语言来表现心情。”
(四)写作指导(15分钟)
1. 结构安排:
- 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中间:详细描写过程,突出“高兴”的原因。
- 结尾:总结感受,表达对这次经历的留恋或感悟。
2. 写作技巧:
-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 加入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师示范句式: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奔跑着,笑声像银铃一样回荡在空中。”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
(五)学生写作(20分钟)
学生根据提示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个别帮助。
写作要求:
- 字数不少于300字。
-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 语言通顺,结构清晰。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意见或表扬。
评价标准:
- 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 情感是否真挚、动人。
- 表达是否清晰、有感染力。
教师点评:
“每一位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快乐时光,大家都有进步!”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快乐源于生活,写作源于真情”。
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今天的作文整理成文,下节课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板书设计:
```
那次玩得真高兴
——记一次愉快的游玩经历
开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中间:过程描写、细节刻画、情感表达
结尾:总结感受、表达感悟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回忆、范文赏析、写作指导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出真实的感受。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