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23(梅兰芳蓄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坚持民族气节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梅兰芳的爱国精神,也感受到了一位艺术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技艺高超,更是一位有骨气、有担当的艺术家。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他们希望梅兰芳能为他们演出,以提升所谓的“文化影响力”。但梅兰芳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他宁愿隐居不出,也不愿为侵略者表演。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他甚至留起了胡须,表示不再登台演出。
“蓄须”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它象征着梅兰芳对祖国的忠诚,也体现了他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他的行为不仅保护了自己的艺术操守,也为当时的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追求艺术的完美,更要具备坚定的民族信念。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历史背景,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尊重艺术家的情感。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伟大精神。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虽然不需要像梅兰芳那样面对战火与压迫,但他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正直、坚定的品格,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梅兰芳蓄须》不仅是一篇语文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更在于他的选择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