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攀升,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环境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CJJT 134-201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该标准为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指导和政策依据。
本标准涵盖了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等多个环节,旨在构建一个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通过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有助于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整体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建筑垃圾的分类方面,标准强调应根据材料性质、污染程度等因素进行精细化分类,以提高后续处理的针对性和资源回收率。例如,对于可回收的金属、木材、玻璃等材料,应优先进行分拣和再利用;而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则需按照相关环保法规进行专门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在运输环节,标准提出了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路线规划建议,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遗撒等问题,同时鼓励采用环保型运输工具,减少碳排放。此外,还对运输单位的资质和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确保建筑垃圾运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在处理技术方面,标准推荐了多种成熟的处理工艺,包括破碎、筛分、磁选、风选等物理处理方法,以及高温热解、焚烧、填埋等处理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可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标准也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建筑垃圾处理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标准提出应优先考虑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如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骨料用于道路基层或再生混凝土生产,或将废砖瓦粉碎后用于制砖或路基填充材料。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堆放量,还能节约自然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最后,标准还对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规范,要求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处理过程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CJJT 134-201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建筑垃圾治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水平,还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