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猷居山阴阅读及答案解析】《王子猷居山阴》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的短文,讲述了东晋名士王子猷(王徽之)在山阴居住时的一段轶事。文章虽短,却生动地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洒脱不羁、率性而为的精神风貌。
一、原文阅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内容理解
王子猷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以放达不羁、不拘礼法著称。文中描写他在一个雪夜醒来,看到窗外一片洁白,心情豁然开朗,于是饮酒赋诗,思绪飞扬。他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便不顾天寒路远,连夜乘舟前往。然而,到了戴安道门前,他却没有进去,而是转身返回。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我原本是乘着兴致去的,兴致尽了就回来,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这段话体现了王子猷随性而为、不拘形式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魏晋风度中“任性自然”的精神追求。
三、重点词句解析
1. 眠觉:睡醒。
2. 命酌酒:叫人准备酒。
3. 四望皎然:四周一片明亮,形容雪景清朗。
4. 咏左思《招隐诗》:吟诵左思的《招隐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经宿方至:经过一夜才到达。
6.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口却不进去,就回来了。
7.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顺着自己的兴致去,兴致没了就回来,强调随性而为的态度。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王子猷的行为,表达了魏晋时期士人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的思想。他们重视情感和兴趣,主张顺应内心,反对虚伪做作。这种“任性”并非无理,而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尊重与追求。
五、阅读启示
从王子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顺心而行:人生不必强求结果,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 珍惜当下:一时的兴致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不必执着于最终的目的。
- 淡泊名利:真正的高雅生活,往往不在外在的成就,而在内心的宁静与洒脱。
六、拓展思考
王子猷的行为是否值得效仿?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需要一种“乘兴而行”的精神?在快节奏、讲求效率的社会里,是否还应该保留一些“任性”的空间?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这种开放性的思考,使《王子猷居山阴》成为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七、参考答案(适用于阅读理解题)
问题1:王子猷为何在雪夜乘舟去看戴安道?
答:因为他在雪夜醒来,感到心境开阔,想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决定乘兴而去。
问题2:王子猷到戴安道门前为何又返回?
答: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乘着兴致去的,兴致已尽,所以不需要再见面,直接返回。
问题3:这段文字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表现出他率性而为、不拘礼法、追求内心真实的性格特点。
问题4:你如何理解“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句话?
答:这句话表达了随性而为、不强求结果的人生态度,强调顺应内心、珍惜当下的精神。
八、结语
《王子猷居山阴》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现了魏晋名士的独特风采,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面对生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方式。在今天这个充满压力与焦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任性”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