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_粗中有细的意思_成语词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粗中有细”这个成语。它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么,“粗中有细”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出处和用法又是怎样的呢?
“粗中有细”字面上看,是“粗”与“细”的结合。这里的“粗”并非指人粗鲁、不讲理,而是形容一个人性格豪爽、做事干脆利落;而“细”则指的是他在处理事情时能够细致入微,考虑周全。所以,“粗中有细”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内心却心思缜密、办事稳妥的人。
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民间流传已久。它常用于描述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小说或戏曲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角色——他们在外表上显得粗犷,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细腻的判断力。
在现代汉语中,“粗中有细”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他人时,常用来夸赞一个人既有大格局,又能关注细节。例如,在工作中,一个领导可能看起来不苟言笑、雷厉风行,但他在安排任务时却能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衔接,这就是典型的“粗中有细”。
此外,“粗中有细”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行为方式。比如,一些设计风格看似简洁大方,实则暗藏玄机,这种设计也可以说是“粗中有细”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粗中有细”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使用时也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如果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但实际上并不注重细节,那就不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了。
总的来说,“粗中有细”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既要保持果断和勇气,又要具备细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