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野望》原文翻译鉴赏】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之作那样广为人知,却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思。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
傍晚时分,我独自站在东边的高地上远望,心中茫然不知所依。
每一棵树都披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归来,打猎的骑手带着猎物返回。
彼此相视却无相识之人,只能长声吟唱,怀念起那隐居采薇的古人。
鉴赏:
《野望》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通过对黄昏时分田野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惆怅的情绪。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他站在高处眺望,却找不到心灵的依托,这种情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出一幅深秋的黄昏图景。树木染上金黄,山峦被夕阳映照,色彩斑斓,充满诗意。这里不仅是写景,更是借景抒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忙碌。牧人和猎人各自归家,显示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真实。然而,这种画面并未带来安慰,反而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与周围的人互不相识,感到一种深深的疏离感。他只能通过吟诵古人的诗句来寄托情怀,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总结:
《野望》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是一幅秋日黄昏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独白。王绩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孤独而深沉的精神世界,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让后人在阅读时能产生共鸣,体会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孤独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