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个案辅导记录表-20240712113941】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小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年级:小学四年级
班级:四(2)班
家庭情况:父母均为上班族,平时由祖父母照顾,家庭关系较为和谐,但沟通较少。
一、来访背景:
小明在近期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下降,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变得较少。班主任反映他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有时还会突然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微的哭泣行为。家长表示,孩子在家也不太愿意说话,偶尔会说“不想上学”,这让家长感到担忧。
二、主要问题描述:
1. 学习压力大,对考试成绩敏感,容易产生挫败感。
2. 与同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社交能力较弱。
3. 情绪波动较大,易怒且情绪低落,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4. 家庭中父母陪伴时间较少,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咨询过程:
首次咨询于2024年7月12日进行,持续约45分钟。通过轻松的谈话方式,逐步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提到自己在学校里感觉“被忽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在体育课和集体活动中总是被冷落。此外,他还提到自己害怕失败,担心做不好会让老师和家长失望。
在后续几次辅导中,采用绘画治疗、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明表达内心世界。通过游戏和互动,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并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四、辅导目标:
1. 帮助小明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2. 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减轻学习压力,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4. 加强家庭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五、辅导策略:
1. 通过心理游戏和沙盘模拟,帮助小明释放内心压力。
2. 与家长沟通,建议增加亲子互动时间,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3. 鼓励小明参与班级活动,增强集体归属感。
4. 教授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念练习等。
六、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三次系统性辅导后,小明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课堂表现有所提升,与同学的交流也更加主动。家长反馈孩子在家开始愿意分享学校的事情,情绪更加稳定。虽然仍存在一些挑战,但整体趋势向好。
七、后续建议:
1. 继续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2. 鼓励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更多情感支持。
3. 在班级中营造包容、互助的氛围,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集体。
记录人: 心理健康教师 张老师
记录时间: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