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篇重要议论文。文章通过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仁政”与“民心向背”在战争与治国中的关键作用。孟子认为,只有施行仁政、赢得人民支持的国家,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与胜利;相反,违背民心、失去民众信任的政权,最终必将失败。
二、阅读理解题:
1. 文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有好的时机(天时),也不如地理位置的优势(地利)重要;而地理优势又不如人心所向、团结一致(人和)更为关键。它强调了“人和”在战争和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2. 作者是如何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观点的?
答:作者通过对比战争中的不同因素,指出天时、地利虽然重要,但都不如“人和”重要。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施行仁政、得到百姓拥护,就会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取得胜利;反之,若失去民心,则会孤立无援,最终失败。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治理、企业管理还是个人发展,都应注重道德、公平与民心。只有坚持正义、尊重他人、赢得信任,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与成功。
4. 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限制百姓并不靠边界的划分,巩固国家并不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并不靠兵器的强大。这说明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民心,而不是外在的条件或武力。
三、拓展思考: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答:在现代社会中,“得道多助”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或组织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正的态度以及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就会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而“失道寡助”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或组织缺乏诚信、自私自利、忽视他人利益,最终将失去人心,难以长久发展。因此,无论是在个人成长、团队合作还是社会发展中,都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与人心向背。
四、参考答案:
1. 这句话强调了“人和”在战争和治理中的重要性,远胜于天时和地利。
2. 作者通过分析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关系,指出“人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进而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
3. 在当今社会,强调道德、公正与民心的重要性,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4. 这句话表达了真正的强大来源于民心,而非外在的条件或武力。
5. 略(根据个人理解作答)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思想内涵与阅读技巧,适合用于教学辅导或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