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阅读理解题:
1. 本文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 文中“陈太丘”指的是谁?他和“友”约定做什么?
3. “元方”是陈太丘的什么人?他的年龄是多少?
4. “尊君”在文中指的是谁?“家君”又指谁?
5. 友人为什么生气?元方是如何反驳他的?
6. 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7.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道理?
三、参考答案:
1.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
2. “陈太丘”指的是陈寔(字仲弓),他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友”是指他的朋友。他们约定一起出行,时间定在中午。
3. “元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当时七岁。
4. “尊君”指的是对方的父亲,“家君”指的是自己的父亲,即陈太丘。
5. 友人因为陈太丘没有等到他而先走了,感到生气。元方指出,友人没有按时赴约是失信,当着孩子的面辱骂父亲是失礼。
6. 元方“入门不顾”说明他有原则、有礼貌,不轻易妥协,也表现出他对父亲的尊重。
7.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做人要讲信用、守规矩,同时也要有礼貌,不能因一时之怒而失态。
四、拓展思考:
1. 如果你是元方,你会如何应对那位友人?为什么?
2. 在现代社会中,你认为“诚信”和“礼貌”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的理解。
五、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的文言文。通过一个孩子与友人的对话,传达了为人处世应讲求诚信与礼貌的道理。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素材。